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凯发k8娱乐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5】公司组织学习杨秉兴、蒙建群同志先进事迹-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凯发k8娱乐 > 党建工作 > 宣传思想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5】公司组织学习杨秉兴、蒙建群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4-07-02     作者:   访问量:2486次    分享到:

公司组织学习杨秉兴、蒙建群同志先进事迹

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道 第十五期

    6月20日上午,公司在三楼会议室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了彬县杨秉兴、蒙建群同志的先进事迹。

山沟群众的主心骨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杨秉兴同志先进事迹

    黑黑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汗渍的衣衫,朴实的语言,这就是车家庄社区闫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秉兴,一个看似普通却又极不普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近30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显得格外豁达与干练。

    闫家河村位于山沟深处,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杨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切感到,交通不便,给农民买肥、卖粮、卖猪造成困难;电视电话不通,使群众信息闭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当上支书的第二天,他便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他决定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由于村内没有学校,本村学生每天都要跋涉近半个小时的沟洼路去街道上学,非常辛苦。每每看到孩子们奔波劳碌的影子,杨支书就心里添堵。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他东奔西跑,多方筹集资金,终于在中联部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于1997年争取到建校资金9万元,在本村建成了学校。

    学生的上学问题解决了,他又为村里的水、电、路等问题犯起了愁。2005年,他在县电力局争取到资金11万元,给村子通上了电,给群众带来了光明。面对成绩,他并不满足。村子里的路,依然是杨支书的一块心病。每次看到群众步行赶集去购买生活用品,杨支书的心里都不是滋味。特别是下过雨后,道路泥泞湿滑,行走更难。为此,他多方协调,终于争取到交通局180万元的扶持资金,于2008年修通了村内6.8公里的通村路,并铺上了一层水泥,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0年,杨支书又在县水利局争取到资金40万元,在村里打深水井2眼,铺设管道3000米,让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内797人吃水难的问题。

    为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搬离山沟沟,走进城里去”的号召,从不满足的杨支书谋划着要将本村边缘山沟里的群众搬向城镇。在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间,杨支书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建成新村三处,实施了搬迁工程,搬离群众68户。在范家河、李家河、闫家河三村合并后,杨支书又响应社区号召,先后争取扶贫办、发改局资金扶持42万元,让82户本村群众异地搬迁至惠农小区,并投资5万元为惠农小区群众引通了自来水。2011年,他修建了幸福苑,全村25户鳏寡孤独全部入住,过上了住新房、喝自来水、看电视的新生活。

    每当看到家里积了尘的电视,杨支书就感到非常难受。他,要让村里的群众有电视看。2009年,杨支书在县广电局争取到资金12万元,为村内250户群众全部接通了广播电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让群众及时了解到外界变化。

    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杨支书又着手考虑群众的致富问题。

    “种粮吃饭,养鸡称盐,喂猪过年”是该村群众真实的历史写照。如何改变群众观念,让他们走出小农意识的怪圈,是摆在杨支书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杨支书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致富经。一是转移本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至2009年底,全村共输出劳动力438人,为村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杨秉兴同志和村委会成员先后两次赴山东、杨凌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去年在村内栽植金银花一百多亩,建成50亩优质金银花示范园一个。在大家的精心管护下,金银花长势良好,亩均收入1500元。看到良好的收益,杨支书又在今秋一次性栽植金银花300亩,全村累计栽植500亩。看着这500亩长势良好的“致富花”,杨支书不无骄傲地说:“用不了多久,闫家河将会是车家庄金银花种植第一村!”三是突出发展养殖业。杨支书带领村委会一帮成员,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到2010年年底,闫家河村牛存栏200多头,羊存栏1000多只,猪存栏500多头。杨支书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经过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群众的收入大幅提升。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起来的群众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好书记。面对大家的赞扬,杨支书并没有居功自傲、沾沾自喜。相反,他对自己要求更严了。他始终牢记党培养自己多年的恩情,珍惜工作岗位;时刻秉持一颗公心,办公道事、做正直人;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持浩然正气,总是朝气蓬勃、锐志昂扬。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杨支书积极在村内发展党员,为组织输入新鲜血液。他常常对村内的党员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给群众树立榜样,只有我们自己先做了,群众才会跟着走。”文化不高的他,硬是揣摩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一是支部带头帮民富。支委成员每人帮助2名贫困党员和5名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在半年和年终测评中,由帮扶对象决定满意与否。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全村党员满意率测评中,该村支委成员满意率均达到100%。二是党员必须设法带民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村党支部要求党员每人带头至少选择一个致富项目,如养猪、养羊或种植金银花、栽植枣树等,要干出让群众心动的效益,从而带动群众选定项目,共奔致富路。

    杨支书经常说:“成功的诀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想’!”他认为,凡事只要认真地去想,设身处地反复去想,疏漏自然就少了,办法也就多了,成功的把握也就大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深藏哲理。

这些年,“有困难就找杨秉兴”已成为闫家河村群众的一句口头禅。哪家有困难,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杨支书。他的平易近人、助人为乐,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在他的努力下,闫家河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他是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一名杰出工作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彬县敬业奉献好人蒙建锋:群众盼的就是我要干的 

    蒙建锋,男,26岁,大学生村官,彬县炭店镇底纬村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回到农村,成了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大学生村官。2012年,承包大棚43座,种植绿化苗木、水果、蔬菜,为了带动农民种植大棚,成立了钰鑫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乌苏村及早饭头村村民共建大棚500座,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一增再增。

    蒙建锋,男,26岁,大学生村官,彬县炭店镇底纬村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回到农村,成了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大学生村官。

    群众致富,路在何方?

    上大学时,蒙建锋就在自己床头上贴着一幅字:“人有了信念,日子就不苦;有了追求,生命才会有亮光。”参加工作了,他又把这幅字贴在家里的炕头上。刚到农村,他和所有的村官一样,每天干好自己份内事情后,总是不停地在想,怎样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展拳脚,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如何让身边的村民富起来,腰包鼓起来?多少次在梦里,他梦见自己成了种植专业户,被群众团团围住,醒来后一切照旧。

    也许,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1年5月,县委发出“彬县第二届公推公选村党支部书记选拔考试”公告,在进行了充分准备后,他最终以创新的发展思路和精彩的竞职答辩获得了现场评委及所有村民代表的认可,成功当选为炭店镇乌苏村党支部书记。对于这次当选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这使他的压力更大了,于是他暗下决心,必须有所作为,为老百姓干些实事。

    来到乌苏村任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里的老干部和困难户,和他们拉家常,了解村情民意。每晚休息前,他都将当天所见所闻记下来,在群众谈到的尖锐问题上做记号,并深记脑海,寻求解决办法。在充分掌握到这些情况后,他结合县上安排,在2011年下半年以土地流转的方式顺利完成了镇上下达给村上的500亩“核桃建园”任务,有效扩宽群众增收渠道。2012年年初,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将全村主干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为了节约成本,在村庄道路绿化美化过程中,他带领干部群众挖渠、挖坑,填工浇水,他从未领过一分钱的报酬,但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乌苏村的贫困现状。

    甩开膀子,做出样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乌苏村是全县的“大寨村”,红极一时,可改革开放后,乌苏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反倒成了炭店镇的后进村。时下群众发展经济和创业致富的愿望都十分强烈,但由于陈旧思想的束缚,加上资金短缺,乌苏村群众求稳求太平,经济来源只有粮食和苹果。近年来,虽说苹果价钱好了,但整体而言,果树老龄化严重,而且多数已出现腐烂。就连村上仅有的两个砖瓦厂也由于技术落后,土源紧张而停产,过去有名的“大寨村”已经消失殆尽。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主要看班长。蒙建锋决定自己先动手,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以无声的行动打破群众思想壁垒。2012年春,一个好消息传来,县级部门扶持,炭店镇党委、政府在早饭头村新建春暖式大棚84座,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对外承包。他高兴得整个晚上睡不着觉,不停地在心里琢磨,这么好的事,群众一定抢着干。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主动上门动员村上闲散群众,鼓励他们去早饭头村承包大棚,但群众并不接受,甚至有人反问他“你说种大棚好得很,那你为何不去干而来忽悠我们去种。”一听这话,他当即愣住了,缓不过神来,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也许正是这伤感情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他,让他重新燃起了创业梦。说干就干,他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带动全村群众致富。

    经过市场调查,他将种植定位在了投入成本少、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技术含量低的礼品西瓜、甜瓜及新品种西红柿上。为了减少风险,他将买回来的西瓜苗及西红柿苗在生长期间的作务技术全部交由苗子提供方负责,并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

    挥汗如雨,苦并乐着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人的创业之路都会有坎坷,不会一帆风顺,他也不例外。种植西瓜初期,虽说有技术员,但是他仍然与其他人一样饱尝了创业的艰辛。从事农业种植,对于他这个理论知识顶呱呱、实践经验几乎为零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必须从头学起。为了更全面更准确的掌握种植技术,他除了购买相关种植技术服务方面的书籍,还经常去县上其它大棚基地学习,请有经验的种植能人手把手地指导。每天忙得顾不上吃饭,饿了就啃个冷馍,渴了就喝口浇地的井水。从苗子下种到开花,从开花到结果,他每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经常是撂了镢头就拿铁锨,很少离开过田地,这对于从未干过体力活的他来说的确不易。一个个考验,一道道难关,他从容面对,知难而进,全力以赴。

    如今他经营大棚43座,占地54亩,成立了以自己为法人代表的钰鑫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礼品西瓜棚均生产4000斤,每斤平均售价4元;种植的甜瓜棚均生产5000斤,每斤平均售价7元;西红柿棚均生产20000斤,每斤的批发价为1.5元。预计2013年43座棚总收入60万元。

    当下正值礼品西瓜及西红柿销售旺季,每天会有许多城里人蜂涌而来,他们把采摘西瓜和西红柿当作一种乐趣,笑呵呵来,兴冲冲归。他的大棚种植取得成功后,周边群众一片称赞。面对成功,他没有骄傲,没有自我陶醉,更没有忘记还在观望等待中的乌苏村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乌苏村及早饭头村村民共建大棚500座,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一增再增,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2013年,蒙建锋当选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乌苏村群众自发为他敲锣打鼓欢庆。

    从大学生村官到村支书,再到大棚种植大户,他以憨厚老实和执着坚守,实现了一次次身份的成功蜕变。他扎根于农村广阔天地,挥洒着青春的热情和活力。他服务群众、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勇气、干劲和拼劲必将铸就辉煌的人生。


网站地图